一个家族的兴盛与时代是分不开的,古往今来,随着王朝的更迭,贵族勋贵也在进行着大洗牌,即使同一朝代,皇帝的更换也会对一家族产生影响。人们都说“富不过三代”,家族的兴盛一般也遵循着这个规律。
今天要说的这个家族,爵位世袭了整整11代,并且在同一朝代,一个家族有两位公爵,分别镇守南北两京,这个家族就是明初大将徐达创建的徐氏家族。
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,在22岁时应召入伍,反抗元朝。因为优秀的作战能力,他很快从军中脱颖而出,后来成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。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,他活捉张士诚的弟弟,后挥师北伐,先攻克山东,再取河南,一路紧逼元军,直到到达元朝首都。那时元朝皇帝已经仓皇而逃,徐达趁势占领大都,而这片土地也时隔400年终于回到中原王朝的手中。
展开剩余56%不仅如此,大明的政治中枢应天府,也是徐达攻下,可以说,徐达打下了大明的大半江山。徐达在大明建国后,被封为位列第一的魏国公,后来其长子徐辉祖继承了爵位。当时正值朱棣叛乱之时,徐辉祖坚决站在朱允炆这边,但其弟弟徐增寿一直暗中帮助朱棣。
不过因为徐辉祖是朱棣的小舅子,朱允炆一直对他很不信任。直到后来朱允炆屡次吃败仗,他不得已才派徐辉祖应战。但正当徐辉祖快要击败叛军时,建文帝又听信谗言,将徐辉祖召回。
朱棣成功上位后,勋贵们主要分成了两脉,一个是在靖难之役中帮助他的臣子,一个是开国勋贵。徐增寿在朱棣进宫之前,就被建文帝以逆叛之罪杀死,朱棣为奖励其功,追封他为定国公,爵位可以世袭。而徐辉祖一直不愿向成祖臣服,成祖本想杀了他,但念在其是功臣之后,没有下手。
至此,徐氏家族一门有两位公爵同时在世,定国公一脉在北京,与英国公、成国公共同构成在京的勋贵首领,这一脉共传九代,其后裔死于李自成手下。魏国公一脉驻守南京,共传十一代,最后一代投降清朝,后被贬为平民。
徐氏家族是明朝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,一个朝代出两位公爵也是史无前例。不过他们并没有发展到把持朝政的地步,这和他们务实的家风不无关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